爱莲湖公园看柳

大病初愈,爱莲亲人和朋友建议我多去散步,爱莲说这是爱莲调养身体的一种好办法。忠言逆耳关键在于行动。爱莲国庆节过后,爱莲我便迈开双脚去爱莲湖边散步。爱莲此时正是爱莲寒露。湘南的爱莲时节,总比北方晚了几步,爱莲这个时候东北或西北已进入冬季,爱莲有些地方即将降雪,爱莲而在我们这里却依然是爱莲秋季。萧萧秋意,爱莲暖暖添衣,爱莲秋残如血的爱莲季节到了。

爱莲湖公园看柳

漫步郊外,放眼所望,当红的主角儿数五角枫叶,她红透了半个秋天。可是,我从爱莲湖公园走过,见到的是桂花树和柳树。今年大旱,桂花开得太迟太迟了,中秋节已过一月有余,尚未花开。因而,并不喜欢丹桂了,只被这里的垂柳深深吸引。就这样我抛开所有的世事,毅然穿行湖边柳丛,去赴一场折柳的约会。

秋季的天空如水洗了一般,湛蓝湛蓝的,偶尔有几朵白云掠过,也是那么悠闲从容。有时还传来几声鸟鸣,仿佛刚从云间飘落。如果说云是天空的使者,那么鸟该是公园中的什么角色呢?我想叫住云,云却头也不回,跟风跑了。而鸟鸣真是神奇的声音,鸟愈叫,公园愈显幽静。

看到湖边的柳树,从雨里逃到了秋天,虽然叶子有点稀疏,风吹过的时候,它们纤细的枝条弓起了腰,刹那间让我闻到了生命的气息,给了我抗争疾病最熨帖的心灵抚慰。

看柳,须应时。顺天应时,方有乐安之心。一年有四季,每个季节垂柳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。春分前后,阳光和煦,地气上升,几场春雨下来,柳枝润了,柔了,软了,率先绽放出毛茸茸的鹅黄,好像一簇簇可爱的花蕊。再过几天,便冒出了绿色,成了浅绿透明的叶子,倒垂在柳枝上,远远看去,像树上倒挂着绿色的细绳。“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”这时,“柳腰”婀娜,摄人心魄。到了初夏,柳絮开始飞扬,轻飘飘的絮花被风一吹,如白鹅的羽毛纷纷扬扬在空中飞舞,谁见谁爱。进入秋天,柳树又是一番模样。柳叶慢慢变黄,不时掉落,一落一大片,“忽如一夜秋风至,吹落黄花满地金”。遇到严冬,北风中的柳枝轻歌曼舞,大雪覆盖,整个柳枝银装素裹,晶莹剔透。有时,我们用手一拽枝条,枝上的雪花纷纷落下,掉到脸上、颈下,调皮地钻入后背,冰冷刺骨,而快乐却随着我们哈哈大笑的声音直上云霄九万里。

看柳,应借水。“五九六九,沿河看柳。”柳依水而生,水因柳而活。爱莲湖边的柳树,临水,有濂溪书院,有亭台水榭,还有石桥点缀,不将朱粉施,自有天然态,的的确确是“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心插柳柳成荫”。若是雨后来湖边散步,排排柳树如团团绿烟,在水边氤氲缭绕,你从爱莲湖公园大门牌坊穿水而过,仿佛闯入了人间仙境,恬静而淡然。

看柳,需古韵。这种古韵,不是碧瓦朱檐,不是颂古非今,而是指“大柳树”。比如,西北三千里大道上的左公柳。清代之后,左公柳成了开发西北的标志,“新栽杨柳三千里,引得春风度玉关。”一个人和他栽的一棵树能经得起民间一百多年的传唱不衰,什么原因?梁衡先生说,春风何能度玉门,为有振臂呼风人。左宗棠挟军事胜利之威,掀起了废旧革新的狂风,在中国古代史的最后一章之上,让那三千里绿柳焕发出一丝回暖的春意。爱莲湖边有座濂溪祠,专以纪念理学鼻祖周敦颐。“吾道南来,原是濂溪一脉;大江东去,无非湘水余波。”濂溪祠旁是爱莲湖,湖中植莲,湖岸栽柳。游人至此,赏莲观柳,怡情悦心,不亦乐乎!然莲之爱,周后多有闻。柳之爱,同予者何人?

看柳,不忘本。“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柳绿丝绦。”一个“高”字,一个“垂”字,仿佛世上所有的绿都在这里欢聚。世上所有的树都是朝天而生,每长高一截,就离根远一步。只有柳树是垂地而立,万千丝条俯身下垂,条条不忘本,都亲吻养育自己的根。目睹此景,让我懂得世界,懂得人生,走得再远,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。人要像垂柳那样,不仅有优美的体态,还应有一颗悲悯心。

看柳,必豁达。陶渊明先生,不为五斗米折腰,隐居田园后,在宅边栽了五棵柳树,自称“五柳先生”。他在柳树下,写下许多清新自然的诗篇,为中国文学史塑造了“田园诗派”这座丰碑。欧阳修亦因性格耿直,屡遭贬谪,他却以柳为镜,在扬州掘土种柳,被后人称作“欧公柳”,并在中国人的精神史上创造了“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”的意境,以及“游丝有意苦相萦,垂柳无端争赠别”的情怀。“上马不提鞭,反折杨柳枝。”古人离别时,为什么折柳相赠,而不折别的树木呢?其“随处皆安,随地可活”。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,最大特点是“随地可活”,这正是祝福远行人的美好愿望,而到了异地后,能“随遇而安”,很快融入当地的人群中,一切顺遂。此中情怀,何人不起故园情?

沿着湖边走了一圈,刚好是上完一堂课的时间。起风了,我迈开步子往回家的方向赶。那风,吹起了湖面的波纹。看着面前的柳树,枝条被风牵起,彼此交织,那一瞬间,好像它们的心和我的心相遇,温暖、欢喜。都说柳枝太柔易弯,我不这样认为。俗话说“柔能克刚”。柔是垂柳的表象,它真正的品性是藏在骨子里的坚强。正如《红楼梦》宝钗所咏:“韶华休笑本无根,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云!”柳,形柔骨硬,站在风雨飘摇里,站在中华文学史中,站在人生旅途上,都像一枚钻石那样熠熠生辉地存在,赐予我们弯而不折的宝贵品质。